跳至主要内容

历史 > 中华民国史 >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周边 > 历史 > 中华民国史 >

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minguoshi/99588.html

安徽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安庆,革命党人吴春阳(号旸谷)、韩衍、管鹏等欢欣鼓舞,立即在城内萍萃楼秘密集会,商议响应。当时,新军第三十一混成协各标营的中下级军官,有不少是革命党人。他们也都派代表前来参加会议,如六十一标代表柏玉田、张保德,六十二标代表阚鼎泰、李乾玉,测绘学堂代表胡万泰、刘松龄,陆军小学堂代表夏斌等。会议推胡万泰为临时总指挥,约定10月30日晚先由六十二标举火为号,六十一标和马炮营、工程营继起响应,先攻标本部,夺取子弹,再合力攻省城。
        这时,安徽巡抚朱家宝惊恐万状,连夜召集文武要员开会,磋商防范革命党起义的办法。他感到安庆没有他可依恃的军队,便急电两江总督张人骏,调驻扎在浦口的张勋所部江防营来皖。同时,又想利用新军,特意提前发饷,每人发给七九步枪子弹五十粒。但是,他对新军总不放心,随后又下令将新军各标营的弹药一律收缴存库,并调二十三营(管带桂丹墀)开赴英山驻防,以分散新军的力量。当江防营两营抵达安庆时,朱家宝自认为有恃无恐,又拟下令解散省城新军。革命党人得知这个消息,便加紧筹备起义。正在紧要关头,胡万泰却畏葸潜逃,革命党人被迫改变了原定的起义计划。但是,新军六十二标一营排长李乾玉激于义愤,单独发难,10月31日率领所部新军袭击安庆城,不幸失败。
        安庆新军的起义虽然遭受挫折,但是安庆的上游九江已经建立起革命军政府,下游淞沪各地也告光复。省内各州县民军风起云涌,高揭革命旗帜,朱家宝的命令已经不能出安庆城门。
        先是,武昌起义之前,寿州革命党人张汇滔、张纶、绅士王庆云等,即以办地方保卫团为名购买武器,以农会为总机关,筹备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张汇滔、王庆云等立即召集邻近各县革命党人开会,筹划响应。当时,驻扎寿州的清军共二千余人,革命的武装力量与清军不相上下,而士气高昂,则远胜清军。会上经过反复研究,确定11月15日发难,首先光复寿州。14日晚,寿州城内外革命军一齐发动,声势浩大,地方文武官吏闻风潜逃,清军慑于革命军声势,不敢出而抵抗,经过劝说,均缴械投降。第二天全城悬挂白旗,商店照常营业,寿州遂告光复。
        寿州光复后,立即成立淮上军司令部,着手改编军队,最后编定步兵十八营,马队一营,炮队二营。推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张纶、袁家声为副总司令。淮上军除留一部分守卫寿州外,其余分兵三路向皖北各州县推进,很快光复六安、怀远、凤阳、蚌埠、霍丘、阜阳、涡阳等地。
        与此同时,合肥也宣告独立,成立军政分府。合肥是庐州府首邑,文教事业一直比较发达。1906年,吴春阳从日本回到合肥后,创办模范小学和速成师范等学校,并以此为活动基地,宣传革命,发展同盟会会员,革命工作大有进展。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员孙万乘、王善德等十余人由沪、宁各地纷纷回到合肥,组织秘密机关部,一面联络各地同盟会员,筹组民军,一面策动清军反正。当时驻合肥巡防营管带季光恩和知县李维源,看到清廷大势已去,经几度劝说之后,终于赞成革命。11月9日,孙万乘等在合肥大书院召开群众大会,季光恩、李维源都到会。当场宣布庐州独立,组设军政分府,公推孙万乘为总司令。群众欢声雷动,鞭炮齐鸣,全城悬旗庆祝军政分府成立。
        在合肥独立的同一天,皖南芜湖也宣告独立,成立军政分府,公推吴振黄为总司令。此外,田仲扬、田叔扬兄弟发难于临淮。方玿舟等起义于定远。程恩普、卢镜寰则组织民军联合淮上军光复颍州。总之,各州县民军四起,省城安庆“已同孤注”[1]
        这时,新到安庆的江防营,自恃镇压新军起义之“功”,到处骚扰,使人心更加惶恐。谘议局议长窦以珏遂召开谘议局会议,要求朱家宝撤退巡防营,宣布独立,以安人心。朱家宝断然拒绝了谘议局的请求。之后,继任谘议局议长童挹芳、立宪派绅士洪思亮等便联合商会等团体于11月7日在谘议局开会,决定次日由谘议局自行宣布独立。朱家宝见势不妙,遂改变态度,接受立宪派的意见,企图保全地位,以待时局变化。童挹芳等也担心宣布独立后,素无纪律的江防营难于控制,便决定利用朱家宝羁縻之。于是,在谘议局立宪派士绅的支持下,朱家宝于11月8日宣布安徽独立,自为都督。
        朱家宝宣布“独立”后,遭到革命党人的激烈反对。11月11日,革命党人召集军、学等界代表开会,自行宣布独立,推同盟会员王天培为都督,管鹏为军务部长,吴春阳为全省经略。次日在督练公所成立都督府。王天培号元辅,安徽合肥人,留日士官生,曾任安徽陆军测绘学堂提调。他下令强剪老百姓的发辫,犯众怒。朱家宝又乘机煽动巡防营以反对剪发辫为名哄闹。因而王天培只当了几天都督,旋即离去。安庆遂成群龙无首之局。
        革命党人见朱家宝手握军权,难于对付,遂派吴春阳赴江西九江请兵援皖。九江都督马毓宝即派团长黄焕章率领赣军二千抵安庆。前此,江防营闻赣军将至,便撤回浦口。黄焕章部是九江革命后临时招募的军队,军纪不佳。入城后索饷不遂,便围攻都督府,抢劫军械所、藩库以及绅商富户,全城秩序大乱,朱家宝缒城逃跑。黄焕章取得安庆军政大权,俨然成为都督。不几天,吴春阳自武昌赶回安庆,见此状,不胜愤慨,便当面严词谴责黄焕章殃民之罪。黄老羞成怒,竟当场枪杀吴。吴春阳是同盟会安徽支部的领导人,奔走革命,十余年如一日,声望甚高。革命党人闻其被害,义愤填膺,纷纷电请马毓宝惩办黄。管鹏赴集贤关,调集各地新军,拟以武力驱逐黄部。新军六十二标第一营在桂丹墀的率领下开回安庆,原驻安庆的骑兵第一营和胡万泰临时招募的步兵一营,以及青年军等,都做好了战斗准备。战事有一触即发之势。正在这时,马毓宝派九江军政府参谋长李烈钧来皖查办。李统率兵舰两艘及步兵一营抵安庆。安庆各界遂推李为都督。经李调解,黄焕章部撤回九江。不久,李辞去安徽都督,率领赣、皖联军支援武昌。
        李烈钧走后,安庆各实力派乃联合组成“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设军政、民政、财政三部,以桂丹墀、洪思亮、黄书霖分别主持,秘书长为韩衍[2],并规定一旦举定都督,此机关即行解散。
        12月12日,安徽临时议会开会,选举孙毓筠为都督。孙毓筠(1869—1926)字少侯,安徽寿州人,清朝军机大臣孙家鼐的族孙,早年参加革命,风流任侠,曾捐私产十多万金,充革命军经费,在革命党人中颇有声誉。1907年被清政府逮捕后,一直关在监狱里,及至南京光复前方出狱。12月21日,孙毓筠由上海抵达安庆就职,正式成立安徽军政府。从此,安徽革命的局面才稳定下来。
        军政府下设军、民、财、教育四司,以桂丹墀、洪思亮、史推思、邓艺孙分任司长。韩衍为参谋长兼青年军总监。青年军扩充为四大队,成为一支支持孙毓筠的武装力量。军政府成立后,立即誓师北伐,派段志超为北伐军司令,取道合肥抵正阳关,联合各地民军,首战告捷,败清军倪嗣冲部于颍州东乡。与此同时,为了统一全省军政,着手裁撤各地的军政分府。经过近三个月的磋商,庐州、芜湖等地军政分府先后遵令撤销,所有民军编为五个师。只有大通军政府都督黎宗岳拒不撤销,而且不承认孙毓筠的地位,并扬言袭取安庆。于是,南京临时政府遂于1912年3月命令驻浦口的陆军第一军军长柏文蔚统率水陆军赴大通,迫使黎宗岳逃走,安徽遂告统一。此后不久,柏文蔚代替孙毓筠,就任都督兼民政长。



分享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施中誠(1898年-1974年)

施中誠(1898年-1974年),字朴如,安徽桐城人,國民革命軍中將。 施中誠為施從濱之侄。1920年入保定將弁學堂。1923年畢業後,在施從濱部下任見習排長。1926年春,任團長。1929年起,任煙臺警備司令、旅長,1937年升任師長。1942年11月,任國軍第一百軍軍長,參與常德會戰[1]。1944年2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軍長,參與長衡會戰和湘西會戰[2]。1946年3月,任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3]。1948年3月,任第十一綏靖區副司令兼整編第32師師長[4]。1949年到台灣。1959年,遷居美國洛杉磯[5]。

鲍刚(1897十八岁时与孙一中离家到上 海务工赴广州,在粤军许崇智部 当

鲍刚爱国反蒋 发布时间:2019-05-22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1138[字体:大 中 小]   鲍刚早年从戎,后投身冯玉祥、方振武西北革命军, 参加过“五原誓师”、“二次北伐”,英勇善战,屡建战 功。抗战时期,他屡次受蒋排挤,仍以民族利益为重,率 部北上,英勇杀敌,参加过“台儿庄大战”和“武汉会战”, 是一位爱国反蒋的革命将领。   鲍刚(1897——1940)谱名鲍汝刚,号纪三,安徽寿县城南 高家庄人。幼年家贫,从事耕牧。十四岁许,始得亲友帮助,就 读于私塾。高家庄位于瓦埠湖边,涝灾频仍,加之辛亥革命后军 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迫于生计,十八岁时与孙一中离家到上 海务工。   北伐屡建奇功   两年后(1917 年)鲍刚和孙一中同赴广州,在粤军许崇智部 当兵,后又投入冯玉祥西北军方振武部,因勇敢善战,屡著战功, 升任营长。   1924 年 10 月“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部改成国民军。1026 年4 月国民军撤出北京,方振武率国民军第五军退守口北。吴佩孚、张作霖以 50 万之众,包围南口。国民军第五军在兵力悬殊、饷械无继的困境下,苦苦坚持 3 个多月,被迫向绥远撤退。经过这些 战斗,鲍刚益受方振武器重,由营长升任二旅一团团长,旋又升 任一旅旅长。   1926 年 9 月 17 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国民军东出潼 关,配合北伐。鲍部曾先后攻克同州;以一个旅击 溃敌 4 万之众,攻占磁 涧;由登封小道奇袭密 县;协同北伐军攻克郑 州,6 月 1 日与北伐军在 郑州会师。不久,鲍刚奉方振武之命,率部进入河南邓县、南阳和湖北河口、襄阳、樊城 等地。   济南重创日寇   1928 年春,“二次北伐”后,方振武部被蒋改编为第一集团 军第四军团,方任军团总指挥,鲍任该军团九十一师师长。5 月初, 北伐军进抵济南后,驻济南日军蓄谋制造了“五三”惨案。惨案 发生时,司令部就设在城内的一条大街上,日军在对面“亨得利 钟表店”大楼上架起重机枪,封锁了司令部的大门。鲍刚挺身而 出集合全体官兵说:“你要当狗熊,敌人就要称英雄;你要当英 雄,敌人就成了狗熊。走,跟我冲,要是你们少一根汗毛,我赔 一条大腿。”随即率部奋勇出击,自己带头冲杀,终于杀出一条 血路,占领了有利地形。这大出日军意料,日军措手不及,吓得 抬起机枪翻房逃跑了。正当鲍刚率部乘胜追击日寇时,由于蒋介 石奉行
施從雲 語言 下載 PDF 監視 編輯 施從雲(1880年-1912年),字燮卿。安徽桐城人,清朝軍事將領,辛亥革命烈士。[1] Shi Congyun.jpg 生平 編輯 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施從雲赴直隸參軍,不久入保定將弁學堂。畢業後,被分配到新軍第五鎮十八標任排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施從雲被調入第一混成協七十九標,隨徐世昌赴東三省任職,駐新民府,由此結識了第一混成協八十標三營管帶馮玉祥。施從雲同馮玉祥、隊官王金銘來往密切。[1] 宣統二年(1910年)清朝組建陸軍第二十鎮,施從雲被編入陸軍第二十鎮四十協七十九標,初任隊官,後升任二營管帶。宣統三年(1911年),清政府決定在直隸永平府舉行永平秋操,陸軍第二十鎮遂開赴灤州。不久,武昌起義爆發,在灤州準備參加秋操的新軍各部相繼撤走,僅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未撤兵,並且截取了清政府自中國東北運往武昌前線的軍火。施從雲遂代表革命派官兵會見張紹曾,促請其起義。但張紹曾按兵不動。同年十一月,張紹曾被袁世凱調任長江巡閱使,失去兵權,潘榘楹升任陸軍第二十鎮統制。潘榘楹上任後,將下屬各標調到山海關內外駐防,僅將第七十九標留在灤州。[1] 七十九標共三個營,其中大多數官兵均同情革命派,施從雲、王金銘乃決定發動灤州起義。1911年11月初,王金銘赴海陽鎮聯繫馮玉祥,中國同盟會也秘密派遣白毓昆到灤州,幫助施從雲、王金銘起義。經革命派爭取,灤州知州朱佑保、警務所長張注東對革命採取贊同態度。七十九標標統岳兆麟難以控制局面,乃報告清政府。袁世凱命通永鎮總兵王懷慶進行招撫。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王懷慶到達灤州,但未能招撫成功,反而遭到施從雲等的武力脅迫,被推舉為北方軍政府大都督。王懷慶雖然答應出任大都督,但卻秘密勾結七十九標第三營管帶張建功,並於1月2日晨逃走。1月3日,施從雲、王金銘在灤州成立了北方革命軍政府,王金銘任大都督,施從雲任總司令,馮玉祥任總參謀長,白毓昆任參謀長,並向全中國發出通電。 1月4日,灤州起義軍舉行了誓師大會,並發布檄文稱:「即日振旅京津,廓清餘孽,快搗黃龍而痛飲。」[1] 不久,張建功率第三營據灤州城叛變,並進攻灤州城外的施從雲、王金銘的第一、二營。雙方展開激戰。清政府派陸軍第三鎮協統陳文運率一個標到開平增援王懷慶的淮軍。1月4日,援軍到達雷莊。1月5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