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皖:桐城派最后的军旅文人都履和(1)--东北军6旅15旅长苏炳文、东北军53军长周福成、湘系73军长王東原、九战区六战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东北军统帅张学良、74军长施中诚 湖北省安徽省秘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TSBGcHQoY&list=UUgV4lgd_iskkpIsgj_2z50Q&index=2
武皖:桐城派最后的军旅文人都履和(1)--东北军6旅15旅长苏炳文、东北军53军长周福成、湘系73军长王東原、九战区六战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东北军统帅张学良、74军长施中诚 湖北省安徽省秘书
苏炳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7%82%B3%E6%96%87/1682739
周福成53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1%A8%E7%A6%8F%E6%88%90/101456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7%82%B3%E6%96%87
万福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7%E7%A6%8F%E9%BA%9F/11013428
於駟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E%E9%A9%B7%E5%85%B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8E%E9%A9%B7%E5%85%B4/10085257
國民革命軍第53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6%B0%91%E9%9D%A9%E5%91%BD%E5%86%9B%E7%AC%AC53%E5%86%9B
何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5%E9%8D%B5
浮生簡述(王東原將軍回憶錄)~絕版書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67667/
https://tw.bid.yahoo.com/item/%E6%B5%AE%E7%94%9F%E7%B0%A1%E8%BF%B0-%E7%8E%8B%E6%9D%B1%E5%8E%9F%E5%B0%87%E8%BB%8D%E5%9B%9E%E6%86%B6%E9%8C%84-%E7%B5%95%E7%89%88%E6%9B%B8-100552565570
王東原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三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6%B0%91%E9%9D%A9%E5%91%BD%E5%86%9B%E7%AC%AC%E4%B8%83%E5%8D%81%E4%B8%89%E5%86%9B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4%B8%9C%E5%8E%9F
https://baike.baidu.hk/item/%E7%8E%8B%E6%9D%B1%E5%8E%9F/10023689
湖南主席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9%96%E5%8D%97%E8%A1%8C%E6%94%BF%E9%95%BF%E5%AE%98%E5%88%97%E8%A1%A8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集团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D%E6%B0%91%E9%9D%A9%E5%91%BD%E5%86%9B%E7%AC%AC%E4%B8%89%E5%8D%81%E4%BA%8C%E9%9B%86%E5%9B%A2%E5%86%9B/8108538
施中诚 (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D%E4%B8%AD%E8%AF%9A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D%E4%B8%AD%E8%AF%9A/10329517
施從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D%E5%BE%9E%E6%BF%B1
施從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D%E5%BE%9E%E9%9B%B2
1939年以後
1939年10月,衛防禦日軍進攻湘西,再次設立第六戰區,陳誠為司令長官。敵後戰場建制游擊總指揮、挺進軍[1]:409-410。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商震代任司令長官。
1940年4月併入第九戰區。06月,宜昌失陷。07月1日,第三次設立第六戰區,轄區為:鄂西、鄂中、鄂南、湘北及湘西、川東、黔東,陳誠為司令長官。
1943年2月,陳誠轉任遠征軍司令,孫連仲代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五十三軍則轉戰冀、豫、鄂、湘。五十三軍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編入八路軍。
1937年3月,東北軍高級將領接受蔣介石提出的東北軍東調的「乙案」。東北軍遂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每師二旅的乙種軍編制,僅騎兵第2軍保留三個師。
整編後的東北軍有6個軍,番號如下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轄第一一六師(師長周福成)和第一三〇師(師長朱鴻勛)
1935年10月1日,红15军团发起劳山战役,用“围城打援”之法歼灭东北军110师近2个步兵团和师直属队,俘3700多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轻重机枪180余挺,炮12门,战马300余匹和电台1部。10月26日,红15军团再次主动出击,南下攻克榆林桥镇,全歼驻军东北军107师4个营,生俘张学良心腹、619团团长高福源。2次作战充分体现了原红25军的战斗力。
http://mil.news.sina.com.cn/history/2017-03-27/doc-ifycstww1329304.shtml
孙一中将星不落 发布时间:2015-07-17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1623[字体:大 中 小] 孙一中是黄埔精英、北伐骁将,是南昌起义的主要将领,是红六军、红二军团、红三军的杰出将领,是和贺龙、周逸群一起开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为壮大红军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孙一中(1904——1932),曾化名孙德清,安徽省寿县南门外孙家老圩人。1904年,出生于寿县东津乡九里村。父孙行芳,晚清秀才,以教授私塾为生,母早卒。孙一中6岁起随父读私塾,10岁入小学。12岁时因父亲去世便辍学务农。 投身黄埔 英勇北伐 1923年春节后,孙一中随鲍刚到广州,在柏文蔚的驻粤皖军司令部当兵。从阅读报纸中,渐渐了解时事。后又接触了《三民主义》、《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革命道理。1924年春节前的一天,柏文蔚到司令部巡查,知道孙一中是寿县人,并与其父早年相识,谈话中动了故人之情,并勉励他说:“有机会我一定提拔你。”不久,黄埔军校创办,广州各军事单位均有保送名额。孙一中遂被保送进入黄埔军校,编在一期第三队。 孙一中生性忠厚老实,再加上朴素单纯的农民气质,在队里寡言少语,被别人“看起来像一位村姑”。刚入校时文化基础较差,但他肯于努力,所以军事操练和各种术科都能跟得上,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较缺乏。同期的老乡曹渊,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兄弟,总是抽出时间帮助他,孙一中更是尊他为良师益友。不久,周恩来到校任政治部主任,对一期学生的思想进步影响很大。毕业前,孙一中和曹渊加入了共产党。当时一期学生党员很少,周恩来极为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甚至连每个人的脾性都比较了解。一次,周恩来在学校里见到孙一中时,笑着对他说:“同志们都说你平时静若处子,但愿你在战场上动如脱兔。” 军校毕业后,孙一中到军校新编教导第一团学兵连任排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在淡水战役中作战勇猛,荣立战功。1925年10月,他又随部参加了二次东征,被提拔为第一军二师四团八连副连长。二次东征首战惠州,四团担任主攻,连续两天攻城失利,团长刘尧宸阵亡。周恩来在军事会议上提出网开一面、聚歼逃敌的作战计划,并指派蒋先云组织第四团以党、团员为骨干的奋勇队。孙一中自告奋勇,担任奋勇队小队长,和战友们在炮火掩护下用竹梯奋勇登城,号称天险的惠州终被攻克。二次东征胜利后,孙一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