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庭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徐庭瑤
徐庭瑤.jpg
徐庭瑤
暱稱 國軍裝甲兵之父
出生 1892年
大清安徽省廬州府無為縣
逝世 1974年12月16日(82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三軍總醫院
國籍 中華民國
效命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軍種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 ? - 1952年
軍階 二級上將
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統率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參與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長城戰役
桂南會戰
崑崙關戰役
泗縣戰役
徐庭瑤(1892年-1974年12月16日),安徽無為縣人,字月祥,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被稱為國軍「裝甲兵之父」[1]。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出身。獲頒青天白日勳章。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無為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52年自請退役,1974年於三軍總醫院逝世。
經歷
1933年長城抗戰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部分將領在1942年冬的重慶補拍合影。前排左起黃杰、徐庭瑤與杜聿明,後排左起劉嘉樹、鄭洞國與邱清泉。
國民革命軍第3師團長
獨立第4師副師長
第1師師長
第4師師長
1932年5月參予國軍對蘇維埃區第四次圍剿(以鄂豫皖區為主)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長。這個軍本身就是為參加長城抗戰而組建起來的。下轄第2師、第25師和第83師,曾參與長城戰役。
第八軍團總指揮
訓練總監部交通輜重通信兵學校教育長
機械化學校教育長
新編第十一軍軍長
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裝甲兵司令(1949年春),蔣緯國任副司令兼戰車第一團團長,鮑熏南任戰車第二團團長。拱衛京滬。
東南軍政副長官1950年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
注釋
徐庭瑤將軍
參考文獻
國民革命軍,師史總攬. 知兵堂. 2008年6月.
分類:1892年出生1974年逝世國民革命軍將領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黨員台灣戰後安徽移民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無為人徐姓
1933年2月,以劉戡第八十三師、黃杰第二師、關麟徵第二十五師和騎兵第一旅、砲兵第四團合編重建為第十七軍(中央軍)參加長城抗戰,軍長徐庭瑤。[5][6];長城戰功,援助宋哲元部,劉戡晉升為第九十三軍軍長兼第八十三師師長,率部駐守密雲。[5]
1933年3月11日,第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徵負傷,杜聿明代理師長。長城抗戰結束後駐北平。1935年5月,軍長徐庭瑤轉調職,軍番號第5次撤銷。[5]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於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 懷寧縣 高河鎮 查灣村 人,從小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 北京大學 法律系,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在後來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9年3月26日他在 山海關 卧軌自殺,年僅25歲。在他作為詩人的短暫的生命裏,海子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是他是中國上世紀8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書法作品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