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张树侯(1886

树侯铁笔堪绝 发布时间:2019-05-22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564[字体:大 中 小]   辛亥革命老人张树侯,早年追随中山先生革命,“走 杭州,客吉林,屡濒于危。”在家乡以革命思潮引导学生 曹蕴真、曹渊、方运炽、曹鼎等革命志士走上革命道路。 后弃政从文,在书画、篆刻艺术上享有盛名,有“铁笔” 之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有诗赞曰:天际真人张树侯, 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   张树侯(1886——1935),名之屏,安徽寿县瓦埠人。     追随中山 奔走革命   张树侯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开馆为业。自幼从父兄课读, 勤奋好学。不久,父去世,赖母和哥哥抚养成人。光绪十六年(1890) 25 岁时中秀才。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国事日非,他放弃了科举考 试,萌发了革命抱负。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在家乡和孙毓筠等密谋革命,创办了 “强立学社”,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安庆武备 练军学堂,与州人柏文蔚等取得联系。次年,得悉同盟会于东京 成立的消息,即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后为寿州豪绅孙 某侦悉,向州督周馥告密。周密令先暗杀郭其昌于狱中,然后逮 捕张树侯。幸为州人卞秉灿得悉相告,他立即潜逃。时郑赞丞、 李广缙在皖南筹办矿务局,他奔就之。清吏逮捕落空,下令通缉, 风声险恶。张树侯恐累及郑、李,乃潜逃杭州,依西湖韬光寺僧 人,隐伏暂避,化名为“尹其康”。至缉声稍懈,始返芜湖,任 皖江公学经学讲师,与吴旸谷结识。经吴介绍,参加同盟会。光 绪三十二年(1906)秋初,离开芜湖,与六安彭卓甫等同赴东北, 与柏文蔚等进行革命活动,后为吉林清吏达桂侦知,派人逮捕, 幸在州人胡殿甲的保护下脱险。他和卞秉灿等化装夜走吉延岗, 不能立足,乃潜越国境,到朝鲜清津投陈其顺处,办理文牍。后 动员陈起义,由于多种原因,结果使起义计划未能实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到家乡,在芍西学堂任教,仍以革 命思潮灌输学生。曹蕴真、曹渊、方运炽、曹鼎等革命志士都是 他的学生,深受他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宣统元年(1909),张树侯离开芍西学堂,与郑赞丞同赴上海,寓李少川家,组织革 命机构,宣传革命。次年,与州人张汇滔、管鲲南等回寿,组织 力量,联络武装,为光复寿州做准备工作。1913 年袁世凯叛国, 倪嗣冲督皖,下令通缉张树侯,被逼入川。   退居乡里 息影林泉   民国成立后,自认非政治才,于 1916 年退居乡里,息影林泉, 在其“南庄精舍”办起了私塾,一边教书授徒,一边研习书画篆 刻,笔花墨雨,舒畅天怀,致力于书画金石。1918 年曾受聘在北 京师大任教。   1925 年(民国十四年),袁子金北伐驻军石家庄,于民间得 戚继光(号南塘)遗砚。袁归里后,以示张树侯,属为之铭。此 砚广东端砚,长方形,抄手式。长 17 厘米,宽 11 厘米,厚 6.5厘米。石质细腻,雕琢精巧,又系名人用砚,为端砚中之珍品。 左侧行书戚继光铭文,曰:“他山之石,允文允武,决疑定计, 取君之府,军书飞驰,日傍午,传檄天下惟赖汝,四海一,与汝 息。继光铭。”右侧张树侯隶书曰:“民国十四年,袁子金师长 北伐驻军石家庄,得戚南塘少保遗砚于民家。归里后,以示张树 侯,属为之铭。铭曰:(篆书)‘明季多难,少保以生,今复多 难,赉在将军,古人往矣,此传薪。’”   1930 年,李少川约去上海,居沪三载,多结翰墨之缘。1934 年,应前安徽省烈士省葬委员会邀请,为辛亥以来安徽死难烈士 撰刻碑文,回居安庆。1934 年,张树侯年届七十,好友发布启事 寄给国内外友人为张树侯做寿。陈独秀、段祺瑞、汪精卫、孙科、 柏文蔚、于右任、翁文灏、齐白石等均寄有贺幅,达近千件之多。 1935 年 4 月 18 日破晓,在安庆南庄岭逝世。   天纵之才 世称铁笔   张树侯学识渊博,工诗词歌赋,善书画,精篆刻。《申报》 于 1933 年发表他的一幅“梅花”画,并附之以跋云:“先生沉酣 八法,指研篆刻,以倒海屠龙之手,写暮年伏枥之心……”。他 的书画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书法各体兼优,隶书更善其长。省《学风》杂志载文称张树侯:“在省年余,求书者日夕盈门,有 洛阳纸贵之势”。可见张树侯的书法造诣之深。   据说张树侯的书法艺术始于石刻。少年时见石匠锻磨,便学 着用小刀刻石。久之,能不要字模,用刀直刻石上,刀如笔,运 用自如,人称“张铁笔”。现合肥明教寺、寿县博物馆还保存他 的几方石刻,均是他自撰、自书、自刻,笔力雄健,刀法凝炼炉 火纯青,堪称三绝。   张树侯是清末民初在江淮一带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以吉 金文字之法,纳入今隶,综括挥写,一任天机流衍。”(张树侯 《书法真诠•跋》)真草隶篆皆精,时人把他与宣城杨大沁、舒 城王仁峰(舒城中学的创建者,影星王祖贤曾祖)并称为“吾皖 三大家”。其书迹遍及皖省各地,尤以寿县、安庆、六安、合肥 为最。尤其在书法理论方面,有重要建树,平生有《书法真诠》、   《淮上革命史》二卷、《淮南耆旧小传》、《尚书注》、《联语 录存》、《树侯印存》、《晚菘堂诗草》、《诗文录存》等很多 著作。1932 年,先生以自己在燕京大学习字科教学讲义为基础著 述的《书法真诠》在上海出版,《书法真诠》与以往的书法理论 著作相比,呈现出思想解放认识超前、思辨深刻见解独具、语言 精练立说严谨等特点。大诗人、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为张树侯《书法真诠》一书出版题诗赞曰:   天际真人张树侯, 东西南北也应休。 苍茫射虎屠龙手, 种菜论书老寿州。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於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人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於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 懷寧縣 高河鎮 查灣村 人,從小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 北京大學 法律系,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在後來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9年3月26日他在 山海關 卧軌自殺,年僅25歲。在他作為詩人的短暫的生命裏,海子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是他是中國上世紀8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書法作品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  

柏文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陈其美电促柏文蔚南下,主持长江流域的起义工作。同月22日,柏从东北到达上海。过了两天,黄兴也从香港抵沪。这时袁世凯指挥的北洋军队正在猛攻汉口

 柏文蔚自述 Paperback – Aug. 1 2011 https://www.amazon.ca/%E6%9F%8F%E6%96%87%E8%94%9A%E8%87%AA%E8%BF%B0-%E6%9F%8F%E6%96%87%E8%94%9A/dp/B0064YWVXA 论柏文蔚与孙中山的关系 http://www.cqvip.com/qk/83014x/199101/1002612834.html 柏文蔚研究会 https://www.baike.com/wiki/%E6%9F%8F%E6%96%87%E8%94%9A%E7%A0%94%E7%A9%B6%E4%BC%9A?view_id=76mirtg1v2g00 柏文蔚与安徽“二次革命” 民国了·安庆(3)柏文蔚造谣孙毓筠吸食鸦片,请总统让他当都督 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history/53amzg8.html https://kknews.cc/history/53amzg8.html 柏文蔚与陈独秀、李大钊的交往 https://new.qq.com/omn/20200909/20200909A0KWZ400.html?pc 1920年4月,柏文蔚把这处房子提供给陈独秀居住,至1922年10月陈搬出,虽仅有短短两年多时间,但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南陈北李”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两位代表性人物,在后浪推前浪的中国民主革命浪潮中,柏文蔚与他们风云际会,并结下深厚友情,携手奋斗,谱写了一段难忘的篇章 柏文蔚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在民主革命的进程中与他们携手前行。 修葺一新的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大门 (资料图片) 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 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安徽寿县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中国民主革命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及政治活动家。 柏文蔚于1900年入安徽武备学堂,1905年入江苏新军,在南京任第九镇三十三标二营管带,秘密加入同盟会,从此成为一名坚定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党人。辛亥革命爆发后,任第一军军长等军职,立下军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5日授柏为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衔。随后,中华民国...